English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1999-09-06 来源:光明日报 王建曾 我有话说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谈到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时指出: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认真学习讲话,贯彻落实《决定》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力度,加快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步伐,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到首次实现商业化全过程的经济技术活动,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技术进步步伐明显加快。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上述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1.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根本途径

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不仅表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更直接反映在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科技力量分布方面,我国近70%的研究开发力量仍在企业之外,发达国家则是企业拥有大约70%的研究开发力量。1997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不足三分之一,即使是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仍有32户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166户企业技术开发职能不健全。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体制入手。一方面通过企业改革及相关的配套改革,使企业除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外,积极吸纳和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科研院所面向社会,进入市场,积极为企业服务。同时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2.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体制保障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不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开发不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产品积压严重。而国外大企业大都有较长远的技术储备,超前研究开发一般在10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30年,差距十分明显。

这一问题的解决,从微观上看,就是促使企业拥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技术中心建设等;从宏观上看,则要求全社会形成共识,切实围绕企业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只有这样,整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才有体制保障。

3.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我国经济发展中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经济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十分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制约我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上不了高度,产品质量上不了档次,形成低附加值产品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的局面。据统计,在我国一般加工企业中,大约有一半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工仅60%,产品普遍积压,而许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设备,却仍然依赖进口。

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来支撑。这种技术支撑只能由企业为中心来构筑,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依靠创新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想和主要任务

按照市场经济赋予技术创新的本质内涵,结合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现实特征,我们对于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想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水平上都起主导作用;科研单位积极面向社会、进入市场、服务企业;政府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完善政策环境以及必要的直接干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相对健全,能够起到桥梁和服务作用。在这个体系中,围绕企业技术创新这一中心环节,上述各部分相互联系和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我们设想,要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运行机制。使国家重点企业基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具备5年左右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能力,部分企业达到10年以上的开发能力。国家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90年代中后期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努力落实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促使大型企业建立起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力争到2000年在三分之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在512户国家重点工业企业中都建立起技术中心;优势企业具有开发5—10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具备相关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建立起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结合科研单位体制改革,对现有的主要为行业服务的科研院所进行改制,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化经营、面向行业、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基地,拥有开发和推广本行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能力,基本掌握本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和国家重点建设所需的工艺技术。在重点行业建立起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对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高技术行业,也要尽快建立起面向市场、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基地。

——建立起依托中心城市,面向广大中小企业,辐射力强的技术支撑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于中心城市的区域性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的孵化器,是以企业为中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十五”期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建立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组建100个技术开发机构。

——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科技及科技管理人员培养和激励机制。积极吸引各类人才进入企业或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带头人,一大批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销售人才,一批具有较高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技术工人。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近期需要进一步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是尽快在国家重点企业中建立技术中心,力争在两年内使国家重点企业全部建立技术中心,到期尚未建立技术中心的,要取消其国家重点企业资格。二是对其它具备条件的大企业,要抓紧做好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并使他们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根据技术中心的评价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对已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全面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加快面向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在企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面向行业、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基地,增强面向社会、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功能。当前重点是针对冶金、煤炭、机械等行业的12个大院大所,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企业化经营的运作方式,提高行业技术攻关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进一步面向社会搞好技术服务。

尽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撑体系。近年来,一些城市建立了一批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各地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投资担保等各方面服务,尽可能使这些技术服务组织建立起与大企业、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等机构相联系的技术信息网络。

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是以产为基础,继续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共建技术开发实体,实现产学研的直接结合。二是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组织产学研共同攻关,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三是组织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进入经济主战场,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四是引进国外智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急需,支持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在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方面,紧紧围绕改进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和进口替代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消化吸收项目,支持一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行业技术升级及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源。继续组织好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项目,努力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为做好这些工作,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加强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完善技术进步的政策法规。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把制定产业政策的职能交给国家经贸委,我们将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手抓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手抓产业升级,以提高整个工业技术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